7月25日,中國音像著作權團體控制協會官網發表了關于試行《互聯網直播中採用錄音制品付酬尺度》的公告。草案對泛娛樂直播和電商直播中採用底細音樂、K歌的收費尺度進行了明確。此中,電商直播間採用底細音樂的最高收費為1萬元1年。
不過,在觸發廣泛關注后,7月27日,音集協官網已搜索不到該草案的具體內容。·e公司致電音集協,相關人士表示,草案臨時不公布了,但音集協還是會按照該草案,與採用者進行洽談。
收費尺度公布后又刪除
主播在直播間採用底細音樂、演唱歌曲,都是直播平臺上最平常的景象。但這些行為是否涉及侵權,如侵權又該以什麼樣的尺度支付版權費用,一直未有定論。7月25日,音集協公布的《互聯網直播中採用錄音制品付酬尺度》對此進行了謎底。
在付費義務方面,直播間採用音樂的付費dg娛樂城義務主體為採用錄音制品的主播和諧臺。付酬尺度面向平臺,再由平臺和主播分攤採用成本。
在收費尺度方面,依照直播間類型分割為泛娛樂類直播和電商直播,實施差異的付酬尺度。在泛娛樂類直播中,作為K歌+底細音樂採用的直播間收費尺度為300元年、83元季、29元月;單純採用底細音樂的直播間100元年、26元季、10元月。採用音樂的電商直播間,收費尺度為1萬元年、2777元季、980元月。
依照該尺度,假如個人主播只是單純在直播間播放底細音樂,需要支付的費用為10元月。但假如是在直播帶貨中作為底細音樂,收費則為980元月。假如要在直播間中演唱相應歌曲,需要支娛樂城客戶支援付29元月。
上述草案發表后,遭受行業內外高度關注。依據音集協公告,收費尺度從7月25日開始試行。不過,7月27日,當再次登錄音集協官網時卻發明,原先公布在協會公告中的草案已經被刪除。此前焦點圖位置放置的該草案的宣傳圖片也一并被刪除。
音集協相關人士通知,該草案臨時不公布了,但音集協還是會按照該草案,與採用者進行洽談。當提出想要了解文件具體內容時,該人士表示,他手中沒有相關文件。
依據公告,音集協起草該尺度,重要是根據2024年6月1日生效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五條的制定:將錄音制品用于有線或者無線公然散播,或者通過傳送聲音的專業設施向公共公然播送的,應當向錄音制作者支付報酬。
全面付費后版權方
年收入可達22億元
從上年11月開始,音集協已多次召開研討會,商量網絡直播中採用錄音制品的收費尺度。在7月8日的研討會上,音集協提出了相應的版權費尺度,并與採用者典型談判。
其具體尺度為:泛娛樂直播100元直播間年;泛娛樂直播300元直播間年;電商直播間1萬元直播間年。這與7月25日公布的尺度相當。
在當天的研討會上,音集協副總干事國琨介紹,上述尺度是在綜合考慮直播行業的營收場合、差異直播類型對音樂錄音制品的依賴水平、採用者的承受才幹后提出的。上述尺度單價較低、簡樸易行,採用者肩負很輕,但需要平臺配合實現直播間全面付費。假如直播間全面付費,整個直播行業預估每年將給版權方帶來22億元的版權收入。
在上年12月及本年3月的兩次研討會中,抖音、快手等採用方的典型均加入了會議。不過,7月8日,音集協表示,半年以來,音集協已與直播平臺典型進行了三次費率談判,平臺方既未接納權利人提出的方案,也不提出其他方案,進展遲滯。
在7月25日的公告中,音集協也表示,協會正就該付酬尺度與互聯網平臺典型談判。而公布尺度,正是為了推進談判工作。
在推動談判的同時,音集協也開始尋求通過新《著作權法》制定的訴訟和仲裁道路辦理費率疑問。據音集協透露,娛樂城排行榜協會已經對侵權平臺取證,網上娛樂城遊戲并已經陸續開始立案。同時已有部門平臺主動推行版權責任、認可談判中的費率尺度,主動與音集協洽談并批准預交版權採用保障金。
音集協是個什麼組織?
對于大多數公共而言,音集協并不是一個認識的組織。
公然信息顯示,音集協是經國家版權局正式批娛樂城免費點數準成立、民政部注冊登記的我國唯一音像著作權團體控制組織,是非營利性社會組織。音集協重要控制的權利種類包含有音像節目的表演權、放映權、廣播權、出租權、信息網絡散播權、復制和發行權等。
其業務范圍重要是依法與會員簽訂音像著作權團體控制合同;依據會員的授權以及相關法律律例,與音像節目的採用者簽訂採用合同,收取採用費;并將收取的音像著作權採用費向會員分配等。
依據音集協最新公告,2024年其著作權採用費收入為238億元,會員數357家,控制的音樂電當作品數為188萬首。2024年音集協新增的會員重要包含有音樂制作公司、娛樂經紀公司、版權運營公司、影視音樂公司、MCN機構等。
不過,音集協的著作權採用費收入重要來自卡拉OK地方。2024年,其收入中的222億元來自卡拉OK地方,即KTV等地方就採用音像制品向音集協支付的費用。
2024年,音集協首次開始向互聯網平臺發放允許。當年9月起,音集協相繼與字節跳動、微視、全民小視頻等平臺就流媒體播放器、直播、在線卡拉OK等採用格式達成合作,來自互聯網平臺的收入僅為475萬元。
音集協表示,通過協會的工作,許多權利人首次從短視頻平臺獲得版權費收入,協會的業務也從傳統的卡拉OK擴展到互聯網領域,同時促進了在新興互聯網領域通過著作權團體控制的方式,創建康健均衡的互聯網版權秩序。
在內地,和音集協雷同的著作權團體控制組織共有5家,差別控制音像、詞曲、文字、攝影、影戲等作品的著作權。
此中,和音集協同樣團體控制音樂作品的組織,還有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二者的分別在于,音集協重要控制音樂的錄音錄像制品,而音著協重要控制音樂的詞曲作品。
資料顯示,音著協成立于1992年12月,是由國家版權局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共同建議成立的內地唯一的音樂作品著作權團體控制組織,是專門維護作曲者、作詞者和其他音樂著作權人正當權益的非營利性機構。
截至2024年底,音著協內地會員總數為11356人,包含有作曲者、作詞者、承繼人以及其他正當擁有音樂著作權的個人及集體。2024年,音著協著作權允許費收入約442億元。